行走广东,为大家分享一场精彩的文化旅行! 本期“行走广东”带大家认识来自广东珠海的一种非遗传承——三灶鹤舞。 “三灶鹤舞”是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独有的一种常在春节期间举办的一种传统舞蹈,据闻该舞蹈兴起于宋代末期,盛于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年5月23日,“三灶鹤舞”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闻,远古时代的三灶岛,是古代百越人居住的地方,后来,南宋王朝在崖门古战场上被元军击败而灭亡,一批南宋移民来到三灶等地区,也带来了中原的传统文化,他们鹤舞的传统习俗也开始在那时候形成。 当时三灶岛可谓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因而成为大量白鹤的栖息乐园,三灶人民在生产生活之余,观察白鹤的生活习性,运用最直接的动作模拟,展现出白鹤原始的动态形象,逐渐形成完整的鹤舞。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三灶鹤舞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候,整个香山县跳鹤舞非常流行;清末民初,三灶鹤舞还加入伴唱和鼓乐伴奏,载歌载舞,场面非常热烈。 从前三灶舞白鹤、唱鹤歌的贺年活动多在大年初一至元宵节期间进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农、渔业发展的需要,将活动改为年初一开始至年初七结束,表演活动常常不分白昼黑夜地进行。 三灶鹤舞基本由5人组成:一人唱鹤歌,一人跳鹤舞,还有3人使用鼓、锣、钹三种乐器同时进行演奏——表演时,表演者会披上白色的乳猪,乔扮成一只美丽的白鹤,从模仿白鹤从睡梦中苏醒时开始,进而梳整羽毛、寻食、嬉水到飞翔等整个过程,舞蹈自始至终,均有鹤歌同时伴唱。鹤舞的舞蹈节奏完全要按照打击乐的敲击节奏进行舞蹈,每一次走动,每一下跳跃,每一个动律,每一个造型都要在节奏当中,锣鼓钹停止时,鹤舞的动作一定要定位在某一个造型上,待节奏重新启动时再开始舞蹈。鹤歌的第一句歌词必须以“白鹤”开头,歌词大多为即兴编创,内容以教育人们走正道、做好事或祝福他人身体健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为主,主题积极向上,一首鹤歌的歌词为四句,唱一句,三种乐器敲一下,呈现出一种颇为独特的歌、舞二元结构的表现形式。历经多年的发展,三灶鹤舞形成了一套独有的表演程序,包括开光仪式、表演仪式和火花仪式。 在每年的除夕前,表演者必须新买一个醒狮,并扎制新的白鹤,在除夕傍晚六点左右进行“开光”——即三灶鹤舞的开光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者担任主持人,十多个醒狮队员准备好鼓、锣、钹、神香、水果、鞭、酒、茶、新红布、柚树叶等,把狮与白鹤摆放在草坪上,摆上水果、洒上香、斟上茶酒,开光人进行拜祭,祝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用新毛笔蘸朱砂给狮、鹤点睛,并为它披红戴花。仪式完毕后,由年轻人舞起狮、舞起仙鹤,伴随着鹤歌,鼓乐齐鸣,放鞭炮。舞狮以及舞鹤时,由年轻力壮的青年小伙关刀引领狮子和仙鹤进村、进庙堂拜贺。 年初一到初四,鹤舞表演者进。举行贺年活动,除了集体表演之外,还会到长者家去拜贺。 年初五到初七,晚上七点半,在每个村子中心地段的晒谷场或祠堂进行贺年表演,表演开始,白鹤要出来行礼,以示感谢,紧接着锣鼓齐鸣,打三庄鼓,放鞭炮,喜迎仙鹤。舞鹤者随着鼓点而翩翩起舞,或跳或行走或拍打双翼或静止,做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动作,尤其在拜高合时,耍鹤的人会进行“单腿直立”“双翅飞翔”等高难度的表演动作,喝彩声和掌声常常一浪高过一浪,场面非常热烈。 三灶鹤舞表演结束之后,白鹤要回归天庭了,就要择日为其进行火化,称为羽化仪式,表演者敲锣打鼓到村外的草地上,放好白鹤道具,摆上三牲酒品,点香拜祭,放一堆干草,点起火堆,把这些东西烧掉,代表整个仪式结束。而今为了环保考虑,三灶鹤舞表演结束之后人们不再把白鹤道具烧掉,而是在火堆上转几圈,表示已经“火化”。 鹤舞翩跹,流光百年,变化的是鹤舞的形式,不变的是三灶人民心中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观赏过三灶鹤舞吗?欢迎为大家分享一二,喜欢的给小编一个赞,你的鼓励是小编刻苦笔耕的原动力!诚谢! 想知道南粤更多的风俗民情,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