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血管内科袁棋炎副主任医师成功徒手为患者拔除毁损的起搏器电极。随着心律植入装置(如起搏器、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等)的增加,其植入时间的延长及更换次数增加,起搏器电极感染、电极破损等导致电极废用的小概率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患者健康安全。因此,正确处理废用电极十分重要。年前,一名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于2年前植入LOT-CRTD(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起搏器规律随访,参数理想。2月前,起搏器突然报警,程控提示左束支电极阻抗突然异常升高,大于Ω,无法感知及起搏。虽X-RAY下电极未见明显断裂表现,但电极阻抗突发异常升高,考虑电极故障可能性大。患者第一次行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一种高级的起搏治疗方式)时,术中心衰发作,无法坚持平躺,当时予植入左束支电极,QRS波纠正约50ms后,未行传统左室电极植入,但QRS波仍有约ms。目前,患者心功能情况稳定,考虑重新植入新的左束支电极及传统左室电极,期待能进一步缩短QRS波,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因考虑需要重新植入2根新的电极,所以需要拔除该故障电极。袁棋炎介绍,起搏导线拔除的风险远高于电极植入,植入年份越久,电极与血管壁和心肌的粘连越严重,拔除电极的过程中出现血管撕裂、三尖瓣撕裂、电极断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大,甚至常需要外科开胸拔除电极。在医政科的主持下,心血管内科刘俭雄医师、袁棋炎副主任医师所在的电生理团队与麻醉科、心胸外科、手术室、介入医学科、输血科等开展多学科会诊,拟定可行性方案,决定于介入医学科复合手术室行电极拔除术。那么,医生为什么要徒手起拔除搏器电极呢?虽然徒手拔除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但这样可以为患者节约5-10万元,术中同时备好各种拔除器械,如果徒手无法成功拔除,则在器械支持下拔除,并做好各种术中风险处理预案。在经过20分钟的尝试后,原故障电极顺利拔出,随后为患者重新植入左束支电极及传统左室电极,让起搏器恢复正常工作。拔除的故障电极可见电极前端绝缘层磨损,且血液已完全灌入电极,如不及时拔除,后期将非常容易形成血栓、电极与三尖瓣严重黏连等情况。原故障电极据了解,此类手术目医院能够常规开展。此次我院成功开展起搏器电极拔除术,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拥有处理复杂起搏器故障的能力,更好地为大湾区患者保驾护航。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uhaishizx.com/zhsxw/135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