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镇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北部,人们最常提及的唐绍仪故居、唐家共乐园等就在唐家的山房路上,近两三年,这条贯穿村落的小路两边陆续开了不少有意思的小店。 百年古村 从容依旧 文/樂道图文编辑/樂道 图片/樂道OE视觉阿路 珠海人常提起的唐家,是唐家湾镇的一部分。 宋朝咸淳二年()南雄珠玑巷唐绍尧迁祖到此建村,那时称“釜涌境”,后称“鹅峰岭”,又因村庄所在地形似塘改称“塘家”,以后因为村中唐姓居多,并靠近海湾,故称唐家湾,沿用至今。 ——《广东省珠海市地名志》 前段时间的四连拍地王事件,为这个靠近中山的区域冠上不知是祸是福的荣耀,也让外界看它的眼光带了不同的解读。 经历过百年风雨飘摇的唐家人,生活一如从前,朴实、淡定,能撼动他们生活的,至多是婚丧嫁娶这类日常琐事。 每日清晨,阳光零零碎碎的散落在百年屋墙与青瓦之间,摆卖的摊贩已经开始了一日的营生。等太阳再爬升一些,游人也陆续出没在古街老巷里。 到了夜色浓郁的时刻,游人散去,居住在山房路周边的本地、外地居民开始按部就班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们中的大多数白天辛勤工作了一天,入夜后路边烟雾缭绕的烧烤档是他们的放下生活重压的地方。一瓶啤酒,几盘烧烤,不管你来自哪里,此刻的唐家属于每一个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人。 再多的地王、再蜂拥而至的人潮,在唐家交错幽深的巷子,也只能俯首低头,遵循当地人的生活节奏。 许多人听闻唐家,大约缘于唐绍仪、唐国安、唐廷枢、唐雄这些民国风云人物。 叱咤一时的年代过去,唐家又重新归于平静。彩玻璃拼接的花窗、西洋样式的拱门、半新的楼房、老旧的门窗、土夯的泥墙,不同时代的各式元素混合形成唐家独特的风景。 在这里生活的多是老人、小孩,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到市区工作,老人贪念街坊邻里间的熟络,倒是不肯搬走的。 因为熟悉,因为没什么天大的重要事情,平日里唐家人偏好呼朋唤友邀上一台麻将,就那样敞开大门搓着一二条四六饼七八万消磨时间、唠叨八卦。 周末和节假日,把这里当作旅游地的城里人、学生贯穿于大街小巷,每到那些时日,唐家总是格外精神。 至于山房路附近,更是圈集了鼎盛的人气。 走过带着珠江三角洲小村镇特色的凌乱拥挤的巷道入口,两边就着老屋的外壳开了不少的临街小馆,都以休闲为主。 靠内一些,修葺一新的“学镜堂”在岭南古典老屋基础上改建成典雅别致的旅宿,百年的老房子重新开门迎客,曾经的辉煌隐约可见。 迷失在老房子中的蜗居茶馆,只有巷子口的几个不算起眼的题字指引着到此的游人,而茶馆本身则藏在不远处高大开阔的老宅子里,泡自己的茶,吸引志趣相投的人。 蜿蜒在小巷子深处的其华咖啡馆,如果不是熟悉的人很难察觉这家低调深居在古村落内陆的咖啡馆与民宿。 三角梅盛开的因为爱咖啡馆是山房路上最早的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小店之一,馆主的对抗绝症的故事成了“因为爱”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时至今日,这家元老级的店把咖啡与唐家的生活糅合成完美的诠释。 三四年间,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带着梦想、带着对隐逸生活的期许,以“世外桃源”为原型,争相开起一间间各具特色,或幽静隐秘、或临街热闹的小店铺,收集人生百态、过客故事,给都市人留着一份世外情怀。 难怪有人称唐家为珠海的“鼓浪屿”,这也是一种另类的夸奖吧。 而在唐家更多的,是一种时光静止般的生活状态,安静、熟悉。 历史老旧的理发铺、时装铺、冰室依然敞开着大门,当今的年轻人早已不再光顾这些铺头,他们只做着街坊生意,靠一门手艺延续着如数十年前一样的生活。 往里走,精美而陈旧的浮雕与破旧的百叶窗随处可见,暗示着当年这片人家的富庶显赫,只是百年后风光不再。 村里的房子多数显得雅致高挑,要么是复式的二层结构,要么屋内高大开阔,总有一种隐隐的低调霸气却又不失岭南的考究精细。 岁月摧残了屋顶房墙,并没有改变幽深曲折的村落结构,明清时候形成的变化多端又别有洞天的巷弄,时至今日走在路上,依然感慨于古人的别出心裁与玲珑心思。房子与房子之间错落排布又别致不显拥挤混乱。 顺着小路往上走,迷失于古村落中,却意外发现“不可移动的文物”——唐乐双眼井。关于这口井的典故现在已经不可考,曾经为村民提供生活所需的古井在生活的愈发便利中被替代,庆幸依然作为过去的遗物被保护,也许有一天有父亲会指着古井,把祖父辈关于这口井水的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 而过去,正是在这些遗留物品中慢慢静置,等待发掘。 走在村里有趣的另外一个特色,要数被木板与各种材质封起来的门户。大大小小的窗框放弃不算实用的玻璃,改用不同色彩的木板封闭,也有不经心的屋主索性只用一片纱网就把窗户隔断。 有些木板外早已经积满厚厚的尘土,被封死了很久远的时间,有些则有常年磨损的痕迹,也许是外人的打扰太繁杂,让屋主们忍不住隔绝出私密的生活。 与游人的热情交织在一起的,是街头巷尾村民们的日常生活。你逛你的咖啡馆,我悠哉的晾着衣物,在榕树下、屋檐边纳凉、聊天,互不干扰。 山房路的尽头,便是人们起初到这里的原因——共乐园。生活在村落里的人,早习惯了自己的祖辈与一时豪杰毗邻而居的故事,同饮一泉水的唐家人,本就血脉相连。 现在的共乐园枝蔓丛生,点点滴滴的痕迹里可以窥见当年唐绍仪为家乡父老所修筑的园林模样。再探入些,国内大师级的服装艺术设计师马可的工作室就静静坐落在园林中。 渐渐的,人们不再仅仅为了这些历史典故而来拜访唐家,渐渐的,吸引人们来这里的是唐家本身的这份自在与宁静。 栖居唐家 ▼ 玲姐 甜品小店店主 唐家市场边上有条唐人街,玲姐大半年前在这里开了家以手工烘焙为主的甜品店。 玲姐是台山人,当年来到珠海遇见了唐家人的老公,于是顺理成章在唐家定居下来。平日里她喜欢烘焙,自己做的蛋糕点心放心又安全,没有乱七八糟的添加剂,被朋友们一鼓励,她索性在唐家开了家小店,取名“丰味小厨”,做着健康的甜品和口味满分的爆汁乳鸽。 她说,唐家的生活成本并不比市区低,租金贵,但是人流少,市场的物价也常常比市区还贵。不过她还是喜欢唐家安静的生活、清新的空气,邻里之间互相熟悉,人情味浓郁是最吸引她的地方。 ▼ 汇儿 咖啡客栈掌柜 很多人知道唐家有家“因为爱咖啡馆”,其实在巷子尽头,还有一家叫“其华”的咖啡馆、客栈。 汇儿的其华开了有两年了。读书时期因为学的影视专业,她需要到处踩点。无意中发现了唐家的美,从现代化的港湾大道,到城乡结合部风格的街道,再往里走,是明清时期的古朴建筑,视觉与心理的双重冲击,让她彻底迷恋上唐家的独特。 一年后她就在当时店铺不多的唐家觅了个老房子改建成咖啡馆,不久后她的父母也喜欢上了唐家,一家人在咖啡馆后又修整了个小院,搭建了木屋做成可以仰望干净星空的客栈。 在唐家住了两年,汇儿也从学生成了咖啡店/客栈女掌柜,她看到这里清澈的天空、自家的果园、亲近的邻里关系、安静的居住环境、离市区不远的距离,还看到这里一砖一瓦中透出的历史感,一切给她的生活赋予了另一番风情。 ▼ 施雯 手工皮具工坊坊主 官塘有家皮具手工坊,是施雯之前的皮具店,店里的每一件作品,从木头到皮具都是她亲自打造的。因为喜欢唐家的环境,她把开得好好的店搬到了唐家叫三每尺度。 唐家有闹有静,最适合施雯的工作,既可以与人交流,又可以安心做自己的手工活。于是她在山房路的巷子里租下一个几乎算是废弃的屋子,亲手打磨、修整,把房子收拾成像模像样的工作室,还把宽大的院子布置得别具风情。 她喜欢唐家,能随时融入市井又可以跳脱市井,足以让她安心享受生活或是静心专注工作。 ▼ Chris 台湾小吃店店主 同一条街上还开了家台湾小吃,叫“冬暖夏凉”,是凤凰北店的加盟店,这家的店主也是个纯正的台湾人Chris. Chris来珠海将近十年,依然保留着一颗忠实的台湾胃,所以开了家台湾小吃。平时他不太爱出去,除了来店里的客人和附近的商家,他低调的很少跟其他人来往。他认识的唐家,是一座学生放假就变空的小镇,到了晚上又会因为满街烧烤而莫名热闹的地方。 因为台湾、唐家都有生活过,其实在这边他是有点失落的,有机会的话他还是想往市区发展,不过现在慢慢的Chris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看淡了,学着享受在唐家的生活。 在唐家他最喜欢的是附近的商家邻里,大家之间像朋友一样的情感是他最喜欢的,还有附近学校的学生,可爱没有心机,人与人之间少了算计,就像台湾,在唐家最美的风景就是人文。 ▼ 对唐家这片土地一直有着挣不开的情愫, 情深缘浅, 在它凌乱交错、曲折幽深的巷子里 一次次走过,镂刻下极深的眷恋, 它却如活生生的人一样, 无论多努力靠近多么渴望了解它, 都隔了一层纱帘。 除非晨昏相伴, 在这里扎实的过每日的柴米油盐, 了解洗净铅华的它, 你才能够真正了解这片 充满生命力的、行走中的人文小镇——唐家。 也许下次你来,讲述你在这里的听闻。 转载自樂道:LOUDER(授权转载) 本期编辑:小海信息发布、推广合作请加 长按北京最好白癜风专科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里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zhuhaishizx.com/zhsls/529.html |